第1章 楔子

简而言之,我重生了。

仿佛做了一个漫长的梦后,我回到了大孟承平十五年。

这一年论干支为庚子,属鼠,我不喜欢这一年。

我活了两辈子,“将门虎女”这四个字就像写在我脑门上一样。

虎不虎的我不计较,反正大小算个猫,因此我天生和耗子犯克,尤其不喜鼠年。

但其他鼠年为我所不喜,我也只能遮遮掩掩的不喜,不好声张。

唯有这一年,我可以光明正大地不喜,有的是人给我撑腰。

纵览我大孟四百年江山,据说每一个庚子年过得都很不易。

远了不提,只说近的。

上上个庚子,西蛮诸国结成联军,悍然入侵我大孟领土,兵燹野火,生灵涂炭,此后岁月虚耗百年,得我辈先人浴血奋战,方收回南半陷落江山。

上一个庚子,湖广之地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瘟疫,天地不仁,流民遍地,大孟几百年基业险些毁于一旦,据说户部至今还在拆东墙补西墙,弥补当年落下的亏空。

据此,民间有流言说“庚子必乱”。

但如今,我重活一世,再回忆起我的上辈子经历的这唯一一个庚子年,却神奇地发现,这一年其实并无大事可叙。

它海晏河清地存在于我的记忆里。

仿佛命运专门等在这儿,要因为我心存偏见而打我的脸。

不过,这一年也并非白璧无瑕,虽然灾祸算不上,动乱也算不上,但节气着实有几分反常。

承平承平十五年冬日以来,汴京便没有下过一场雪,不仅汴京无雪,临近数省皆是片雪未落。

我奉皇命,率军常驻边境,那鬼地方四季都冷得狗吠人骂娘,一年倒罕见有几天是不下雪的,而此番回京方不过四、五日,对下雪不下雪毫无感觉。

可京中对此却早已议论纷纷。

雪为丰年之兆,而今冬无雪,仿佛预示了来年的饥荒。

民间风言,无雪乃是天怒之象,大孟传承四百年,从未有此番天象示警!究竟是何人何事引发了天怒?

此问一出,人心惶惶。

上辈子,我就觉得针对此事的议论很是扯淡。

这辈子我依然这么认为。

因为此问题,完全可以被另一个不能说出口的问题同等代换,这个问题叫做——我究竟看谁不顺眼?

当然了,在任何一个人的眼中,必然是自己所看最不顺眼的人引发了天灾,遭了天谴。

也只有如此,人才有资格置身事外,幸灾乐祸。

人性如此,无可厚非。

大孟朝堂诸人也都不是圣贤,无法免俗。

不过他们好歹读过圣贤书,因此幸灾乐祸得比较文艺而委婉,指着对方的鼻子说风凉话骂闲街,也有一个专有名词,叫“互相攻讦”。

既是“互相”,那便需要对手,独角戏总是唱的太寂寞。

幸而大孟的朝堂从不寂寞。

如今朝堂分为两派,因为皇帝有两个儿子。

一个是前皇后的儿子,论嫡论长都排在前面,因此封了太子。

一个是当今皇后的儿子,嫡长都排在太子后面,却也得封了齐王。

在我看来,这两个儿子半斤八两。

太子赢在亲娘嫁的早,齐王赢在亲娘活得长。

他们两个若生在普通人家,原本有机会兄友弟恭安度此生,但偏偏生在帝王家,皇位只有一个,因此只得相争,成王败寇,或者两败俱伤。

由此可见,即使家里有皇位要继承,多生儿子也没什么好下场。

只可惜,我不知道他们俩最后谁争赢了。

因为我比较倒霉,死在了他们俩前面。

所以这一世,我准备活久一点,最起码要坚持到看完这俩儿子的热闹。

其实现下,这俩儿子的党羽吵得就很热闹,你方唱罢我登场,端的是鸡飞狗跳,一地鸡毛。

所有人都等着看太子和齐王此番如何收场。

可是恐怕没人能猜到,最后是玉溪宫的一场大火,短暂地终结了太子和齐王之间汹涌的暗潮。

承平皇帝年轻时还算靠谱,上了年纪却沉迷修道,这一修就有十年没上过朝,修得整个朝堂都跟他一般神神叨叨。

烧毁的玉溪宫,便是他平日修玄的道场。

朝野浮言早就对承平帝只信方士一味闭关修玄的做法颇有不满,此番“天象示警”之际恰逢玉溪宫焚毁,终于将浮言彻底引向了承平帝。

总之,上天最终凭借玉溪宫这一场大火,选择了承平帝做这个“我看他不顺眼”的终极对象。

太子和齐王都很不服,只恨没有借此机会把对方拉下马。

但皇帝的身份尊贵无匹,摆在那儿就是一面无人能够撼动的大旗,除非现在出现个跟皇帝同等尊贵的人,才有资格转移注意。

太子和齐王也不能为此去鼓励对方更进一步,于是双双偃旗息鼓得非常苦恼。

承平帝背了这口天降的大锅,但背得并不甘心。

他闭关七日专为祈雪,结果出关一看,这趟祈雪全然祈了个寂寞——汴京及邻近数省艳阳高照,完全不给他这个面子。

至此,他终于按捺不住了,要在今日巳时急招钦天监监正。

宫中的消息其实传的总比皇帝想象的要快,没过多久,这一消息连我这种置身事外的闲人都知晓了。

承平帝自从修道以来,身边跟着鸡犬升天的方士无数,在我看来,这些方士里,十个有九个半都是骗子,剩下那半个是超级大骗子。但承平帝被骗得很开心,我也只好看破不说破,被他问起,也只能恭祝他开心就好。

可是很奇怪,明明同样是搞玄学的,承平帝肯信方士的胡言乱语,却从来不信钦天监的天象分析,在承平年间,钦天监监正这个历朝历代都十分受重视的官职,却活像聋子的耳朵,摆设。

不过这一现象,可能跟监正殷天罡本人有直接关系。

我一度怀疑这人看星星看傻了,因为此人最不擅长说人话,张嘴能噎人一个跟头,跟他说话的难受程度堪比自戕。

承平帝还是太子的时候,据说被他噎过两次,那两次不愉快的经历显然彻底改变了皇帝的信仰,从此,他宁愿相信世界有鬼,也不愿意搭理殷天罡那张破嘴。

可能是因为殷天罡这人让承平帝连回忆起来都觉得难受,因此皇帝御极十六年,却也没想起来换了他。

反正因为种种原因,钦天监监正这个摆设在大孟摆了将近二十年,无需奏对,俸禄照发,堪称大孟最佳铁饭碗,让我一度非常羡慕他。

不过后来就不怎么羡慕了。

因为到现在为止,只有我一个人知道,他这个铁饭碗,在今天,要砸。

按照我上一世的记忆,这一天,殷天罡被召进了西苑玉虚宫。

承平帝大概想要他找出一个理由,来说明天不下雪跟他修道不上朝没有一文钱关系,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。

然而殷天罡许是二十年未见过承平帝,因此不了解他的语言风格,并没有领会他的意思,在天象奏对时梗着脖子说,今冬无雪是上天对大孟皇朝的示警,若视若无睹,国将不国。

如此回话,自然引得承平帝震怒,他当场令人将殷天罡拖出午门,廷杖致死。

我得知消息匆匆入宫时已经晚了,只赶上他的家人来替他收尸。

没能救他,让我悔恨至今。

因为我欠殷天罡一个天大的人情。

承平二年,我六岁,父亲战死于西南,而这一噩耗传来未逾半日,汴京之中风传我父亲死前通敌,天子之怒随之而来,我家满门一时要从忠烈变为叛国罪人。

我母亲延平长公主不顾身怀六甲,连夜入宫面圣为我父亲陈情,谁知天降暴雨,雨天路滑,我母亲摔了一跤,动了胎气,难产,就这么死在了宫里,一尸两命。

当时满朝文武无人敢为我家说话,是殷天罡挺身而出,连夜入宫面见太后,言说他夜观星象,得天警示,若有功之臣蒙不白之冤,天降不祥。

这句话换了太后的怜悯,换了我父亲生前死后的清白,也救了我秦国公府上下百余人的命。

如此大恩,我上辈子却没来得及救他一命,这次我无论如何也得赶上。

于是我毫不客气地堵在了殷天罡入宫必经的路上。

殷天罡这人长得很有欺骗性,如今他年近四十了,胡子也留了半尺长,依然是个翩翩美中年。他年轻时更了不得,因为长得过于眉目周正,险些被素有风流名的玉城公主招去做面首,可惜最后不了了之。

但这段往事在去年的时候意外有了续篇,公主和他“偶遇”了一次,“相谈甚欢”,然后彻底挥别过去,选择和她那大肚谢顶的驸马恩爱如初,从此谈“殷”色变。

我见到殷天罡时正想起这件事,他用他那素来严厉的冷眸一扫我,我反而更加乐不可支。

他被我笑得莫名其妙,嘴唇抿成一条线,眉头拧成“川”字,看向我时更是一脸“不知亡国恨”的痛心疾首、忧国忧民。

他身负内廷的急召,本想敷衍地向我拱一拱手,就匆匆前行,但最后显然是没忍住说教欲,抬步向我走来。

我来找殷天罡不是听他说教的,因为容易被他气死。

我也不是来跟他讲道理的,因为也容易被他气死。

时至今日,我也终于总结出和殷天罡这人聊天最好的办法——那就是不和他聊天。

于是他走到我眼前,还未站定,我便先发制人地出了声:“我想求监正帮我个忙。”

我位尊,他位卑。

我都用“求”这个字了,他便只好忍住长篇大论噎人的话,表示“惶恐”。

我看着他被噎得欲言又止的表情,身心十分舒畅。

对此,我毫无罪恶感。

自古贤臣死于话多。

说不出话挺好的,话少能保命。

于是我直奔主题。

“除夕夜会下雪的。”我说,“不仅除夕,来年的元月初一和上元节都会下雪。”

殷天罡被我说得一愣,满眼都是“何以见得”。

我不能说这些来自我上辈子的记忆,只好故作高深的一笑,并不解释,只是道:“但我想借这场雪离开汴京一阵,只希望监正可以提醒皇上想起一件事……”

殷天罡顿了一下,满眼不可置信地看向我。

我却点头。

“是,就是那件事。”我说,“你告诉皇上,天象示警是因那件事而起,只要皇上想弥补那件事,除夕夜便会有降雪,我也可以借此离开汴京。”

我的请求显然让殷天罡措手不及:“如果……除夕没有降雪呢?”

肯定有,但我不能解释。

我想还殷天罡人情,但他这人刚直,我不能说服他去违心奉承。

可若是让他以帮我之名去回话,就算为了一诺千金,他也得注意说话的分寸。

以他横冲直撞的脾气,都已经开始担心除夕没有降雪怎么办,我知道他这条命算是暂且留下了。

于是我放了心,给他指了个哄皇帝的办法。

“你就回,‘皇上如天之德,一切全凭皇上之诚心’。”

殷天罡闻言望向我,满眼都是两个字——屁话!

不过以后来的发展来看,承平皇帝就喜欢这种屁话。

内廷当日没有传出殷天罡说错话被打死的消息,而我的人则打听出,他稍晚时候顺利回了家。

第二天,承平帝也没有如我记忆中那般,不情不愿地颁下罪己诏,我便也不用假惺惺地陪着内阁那几个老家伙上表一起认错了。

一切仿若尘埃落定,殷天罡这条命,我终于算是救下了。

转眼便是除夕,晌午过后,天色阴沉如墨,我记忆里那场姗姗迟来的大雪,终于如约落下。

汴京内外,皇城上下,多少人为这场鹅毛大雪松了口气。

可这一切对我而言,不过是一个开始。

我为了救殷天罡的命,不惜让承平帝想起那段他不愿回忆的往事。

既有这场不失约的大雪为证,今日,此事怕是要东窗事发了。

我早早便备下了入宫觐见之事,府内诸人大约觉得我吃错了药。

等到傍晚,宣我入宫的旨意如期而至,府内诸人则觉得像见了鬼。

在他们一惊一乍的惶恐里,我反而安了心。

上辈子临死之前,我在不断地回忆我那短暂的一生。

回想究竟是哪个瞬间的错误决定,提前为我写定了身死的结局。

但我没想明白。

承平帝曾说,我这个人不悟道,不晓天命。

而我死过一次才肯承认,这其实是他对我说过的众多鬼话中,最像人话的一句。

所以这一次,我决定相信天命。

上天让我重生在承平十五年,不是我出生那年,也不是我临死之前,这必然有上天的道理。

这一年,在后世的记载中,确实是平平淡淡的一年。

但后来想想,这一年其实发生了很多,被后来的我全然忽视的事件,每一桩每一件,都好像在冥冥之中预示了无数人命运的拐点。

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,承平帝想让我去寻一 个人。

我当然明白,寻人是假,让我有多远滚多远是真。

我天生反骨,于是我没有去。

可这一次,我决定自己求去。

1、本文为架空历史,涉及到的官位、制度、日常等细节为各朝乱炖,不接受考据。

2、本章楔子是女主视角的自序,正文会转为第三人称叙事,为避免误会,提前说明。

3、更新时间暂定每天九点,V前随榜单字数更,V后日更 结局HE。作者坑品尚可,请广大读者踊跃收藏,赶紧不尽。

新开了古言预收《昨夜晨风入北林》

文案:上辈子,晨风爱慕太子,为他痴,为他狂,为他哐哐撞大墙。

为保太子顺利登基,她入东宫为女官,使尽了腌臜手段,用尽了阴谋算计。

她手中血债无数,鲜血淋漓,触耳所闻皆是骂名。

太子十分感动,为了嘉奖她的功绩,登基后一道诏书……将晨风的长姐封为皇后,抬进了坤宁宫。

原来太子和姐姐早就两情相悦,晨风为此伤透了心,死于意难平。

重生后,晨风吸取了教训。

装聋作哑,不声不响,看夺嫡之争斗得一地鸡毛也不再操心。

这辈子她唯一操心的,就是自己的婚事。

最终,她十里红妆,风光大嫁,赶在姐姐封后之前把自己嫁了出去。

可谁知,她千挑万选看中的狗男人,居然又看上了她姐!

新婚之夜,英俊潇洒的新郎挑开她的喜帕,沉着脸,说:“吾本欲聘汝长姐为妻。”

晨风:“……”

这特么还有完没完了?!

现言预收《前任》

文案:

水映雪入职新公司,却在第一天就险些被老板扫地出门。

怪了!明明老板英俊多金,美名在外,没听说脾气这么喜怒无常啊?

很快有人给她解了惑:老板针对你是有原因的——你长得像老板前任。

水映雪闻言一笑:巧了,谁还没有个前任。

这是一个——

“你长得像我前女友。”

“巧了,你长得还像我前男友呢。”

……的故事。

现言预收坑,全文存稿中。

攒够收藏就开文,请读者多多支持!

本文完结后从这两篇里选一篇写,哪个预收多就开哪个,读者感兴趣的话收藏一下。

作者有话说

第1章 楔子

上一章
下一章
目录
换源
设置
夜间
日间
报错
章节目录
换源阅读
章节报错

点击弹出菜单

提示
速度-
速度+
音量-
音量+
男声
女声
逍遥
软萌
开始播放